林木廢棄物還有哪些大用處?

來源:湖北省宜昌市環(huán)境保護研究所 2025-03-26 10:51 瀏覽量:1934

秸稈露天焚燒是造成環(huán)境空氣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。筆者調研發(fā)現,農村地區(qū)露天焚燒的來源既有未利用的農作物秸稈,也包括果樹、苗木、綠化帶等修剪產生的林木廢棄物。

“十一五”以來,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秸稈綜合利用的補貼政策,積極支持秸稈機械化還田、飼料化利用和生物質燃料轉化,通過資金獎補、政策扶持,玉米、水稻、小麥、油菜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(wěn)步提升,逐步形成了以“五化”(肥料化、飼料化、能源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)為主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(yè)體系。相比之下,農村地區(qū)林木廢棄物收儲和利用機制尚不健全,資源化利用率不高,除部分被農戶用作家用燃料外,大量堆放于田間路邊自然腐爛或就地焚燒。

林木采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木質素含量較高,質地堅硬,自然分解慢,由于具有較高的熱值,適合加工為生物質燃料。據調查,生物質熱電廠的原料主要為林木采伐廢棄物,如樹枝、樹皮、樹葉等及木材加工邊角料,同時含少部分農作物秸稈。在有的地區(qū),生物質熱電廠通過經紀人定點收儲制度,保障原料供應。經紀人成立合作社,對建設項目地表剝離、城鎮(zhèn)綠化帶修剪產生的林木廢棄物開展集中收儲,當原料不足時,通過市場采購解決問題。

2024年6月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印發(fā)《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將生物質摻燒作為三種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方式之一,要求改造建設后煤電機組具備摻燒10%以上生物質燃料的能力。這一舉措為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了巨大空間。

如何做好林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?筆者建議依托生物質燃料加工和供熱企業(yè),建立“農戶(種植合作社)+收儲點+加工中心+利用企業(yè)”的林木廢棄物收儲、轉運和利用體系。將集中連片的果園、苗木基地等就近納入生物質熱電、煤電企業(yè)原料供應鏈,由經紀人定期向種植戶收購林木廢棄物。在運距較遠的地區(qū),合理布局生物質燃料收儲加工企業(yè),將林木廢棄物加工為成型燃料后,供應給自備生物質鍋爐的單位或煤電企業(yè)。

例如,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鎮(zhèn)現有柑橘種植面積3.6萬畝,每年果樹修剪產生的林木廢棄物約7200噸。為解決農林廢棄物的出路問題,當地引進宜都市佳誠再生資源開發(fā)有限公司,每年收購柑橘種植基地、城鎮(zhèn)綠化帶修剪產生的林木廢棄物等約7500噸、玉米秸稈2500噸,經粉碎、烘干、造粒,年生產生物質燃料5000噸,既保障了周邊自備生物質鍋爐的企業(yè)、學校燃料供應,又促進了當地農林廢棄物能源化利用。

除了能源化利用,林木廢棄物也可以加工為種植基質,用于食用菌、花卉、苗木栽培。北京市順義區(qū)李橋集體林場將粉碎后的廢棄樹枝發(fā)酵處理,再與秸稈、木屑、玉米芯按一定比例混合,用作竹蓀、大球蓋菇等食用菌栽培基質,形成了農林循環(huán)新模式。

林木廢棄物的收儲主要靠人工作業(yè),費時費力、成本高,目前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。建議參照秸稈綜合利用補貼制度,設立林木廢棄物離田利用補貼,引導社會化服務主體參與收儲利用;根據運距實行梯級補貼價,拓展林木廢棄物、秸稈收儲范圍;對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主體給予稅收減免、優(yōu)惠電價等扶持性政策,鼓勵秸稈收儲加工合作社收儲轉運加工林木廢棄物。

林木廢棄物收儲利用涉及的地域廣、農戶多,特別是山區(qū)地形條件復雜,交通不便。建議把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作為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的重點領域,推動政府服務重心下移,加強對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莊、種植戶的幫扶指導。推動政府部門服務向基層延伸,實行人員、技術、資金等資源下沉,聚焦痛點、難點問題,加大科技投入,開展對口幫扶,以就地就近為主,多樣化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。以公路沿線為重點區(qū)域,完善林木廢棄物和秸稈收儲、轉運、利用網絡,暢通市場供需渠道。同時,堅持監(jiān)督執(zhí)法和幫扶指導相結合,疏堵結合,引導農戶主動參與農林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,持續(xù)改善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質量。


排行

一月 一周
關注中循協官方微信